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氧化淀粉GB 29927—2013適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產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為原料與氧化劑發生反應制得的食品添加劑氧化淀粉。本標準主要規定了氧化淀粉的范圍、技術要求(原輔料、感官要求、理化指標)、檢驗方法。
目前正在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氧化淀粉GB 29927—2013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于2013年11月29日,2014年6月1日實施。本標準適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產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為原料與氧化劑發生反應制得的食品添加劑氧化淀粉。本標準主要規定了氧化淀粉的范圍、技術要求(原輔料、感官要求、理化指標)、檢驗方法。
1、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產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為原料與氧化劑發生反應制得的食品添加劑氧化淀粉,以及結合酶處理、酸處理、堿處理和預糊化處理中一種或多種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劑氧化淀粉。
2、技術要求
2.1 原輔料
2.1.1 原料
食用淀粉應符合相關產品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2.1.2 輔料
2.1.2.1 應符合相關產品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或相關規定的要求。
2.1.2.2 氧化劑種類與用量: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不超過淀粉干基質量分數的5.5%。
2.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應符合表 1 的規定。
項目 | 要求 | 檢驗方法 | |
色澤 | 白色、類白色或淡黃色 |
取試樣50g置于潔凈的白瓷盤中,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其色澤、狀態,嗅其氣味 |
|
狀態 | 呈顆粒狀、片狀或粉末狀,無可見雜質 | ||
氣味 | 具有產品固有的氣味,無異味 |
2.3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 2 的規定。
表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檢驗方法 | |
干燥減量,w/% | 谷類淀粉為原料 ≤ | 15 | |
其他單體淀粉為原料 ≤ | 18 | GB/T 12087 | |
馬鈴薯淀粉為原料 ≤ | 21 | ||
總砷(以 As 計)/(mg/kg) ≤ | 0.5 | GB/T 5009.11 | |
鉛(Pb)/(mg/kg) ≤ | 1 | GB 5009.12 | |
二氧化硫殘留/(mg/kg) ≤ | 30 | GB/T 22427.13 | |
羧基/(g/100g) ≤ | 1.1 | GB/T 20374 |
附錄 A
檢驗方法
A.1 安全提示
本標準的檢驗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試劑具有毒性或腐蝕性,操作時應小心謹慎!如濺到皮膚上應立即用水沖洗,嚴重者應立即治療。
A.2 一般規定
除非另有說明,在分析中僅使用確認為分析純的試劑和GB/T 6682中規定的三級水。試驗方法中所用標準滴定溶液、雜質測定用標準溶液、制劑及制品,在沒有注明其他要求時,均按GB/T 601、GB/T 602 和GB/T 603之規定制備;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劑時,均指水溶液。
A.3 鑒別試驗
A.3.1 顯微鏡檢測
未經糊化處理保持顆粒結構的氧化淀粉,可直接通過顯微鏡觀察鑒定淀粉顆粒形狀,大小和特征。在顯微鏡的偏振光下,可以觀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 碘染色
將 1 g 的試樣加入 20 mL 的水中配成懸浮液,滴入幾滴碘液,顏色范圍應為深藍色到棕紅色。
A.3.3 銅還原
A.3.3.1 堿性酒石酸銅試液的配制
A.3.3.1.1 溶液A:取硫酸銅(CuSO4·5H2O) 34.66 g,應無風化或吸潮現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 mL。將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 溶液B:取酒石酸鉀鈉(KNaC4H4O6·4H2O) 173 g與氫氧化鈉50 g,加水溶解定容到500 mL。
將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堿腐蝕的容器中。
A.3.3.1.3 溶液A和溶液B等體積混合,即得堿性酒石酸銅試液。
A.3.3.2 分析步驟
稱取試樣2.5 g,置于一燒瓶中,加入0.82 mol/L的鹽酸溶液10 mL和水70 mL,混合均勻,沸水浴回流3 h,冷卻。取0.5 mL冷卻溶液,加入5 mL熱堿性酒石酸銅試液,產生大量紅色沉淀物。
A.3.4 氧化淀粉鑒別(不適合低度氧化馬鈴薯淀粉)
A.3.4.1 原理
次氯酸鈉氧化淀粉含有一定的羧基,具有陰離子性質。能夠被帶正電荷的染料,如亞甲基藍染色。
A.3.4.2 鑒別方法
50 mg 試樣在 25 mL 濃度為 1%的亞甲基藍水溶液中保持懸浮 5 min ~10 min,并不時攪拌。傾析去掉上清液后,淀粉用水洗滌。如果試樣是次氯酸鈉氧化淀粉,顯微鏡鏡檢就會清晰地顯示顏色。通過測試,氧化淀粉就可以同天然或酸處理淀粉加以區別。
聲明:本文內容來自互聯網,僅供個人學習參考使用!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及時刪除,謝謝!